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评级要闻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评级要闻

首家地方国企启动超短融注册发行 双评级力促风险防范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3-11-08阅读量:171

         地方国企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终于起步。11月5日,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刚刚上线的孔雀开屏系统(二期)提交注册文件,注册金额10亿元,这是交易商协会超短融新一轮扩容后首家启动注册程序的地方国企。
         值得关注的是,在该企业的注册文件中首次同时出现中债资信和大公两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其中,中债资信评定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大公国际评定的信用等级为AAA,标志着超短期融资券的注册发行正式引入了双评级制度。
         10月22日,交易商协会提出将超短融发行主体范围扩大至主体评级达到AAA并且中债资信评估公司再评级不低于AA+的所有企业。这意味着超短融发行主体将全面突破央企限制,走向众多高评级地方国企。在此之前,2012年6月,交易商协会已经将超短融发行主体扩充至一般中央AAA级企业及其一家AAA级核心子公司。交易商协会同时从信用评级、发债历史、资金需求、公司治理、流动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限定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实行双评级,且两家评级机构中必须有一家投资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即中债资信的评级结果,且级别须在AA+以上。“双评级利于超短融扩容后的风险揭示与防范。”业内专家说。“为充分发挥信用评级风险揭示的作用,交易商协会鼓励推行双评级制度,提倡由在市场化评价中排名靠前的或不同收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同一受评对象同时进行评级”。交易商协会相关人士说。
         业内普遍认为,超短融的扩容使得原先发行人主要集中于AAA央企的结构,进一步扩大到更低级别的AA+企业,不论发行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将享受到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的便利,而双评级将使得多元化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透明,便于投资者准确识别信用风险。此前,双评级制度已在资产支持证券(CLO)和资产支持票据(ABN)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中引入。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同时指出要控制融资平台债务总量,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此番大扩容意味着所有双评级在AA+以上的地方平台也将获得发行资格,而地方平台的债务风险历来备受市场关注,地方平台的融资困境近来也日益凸显,此次扩容在利好部分地方优质国企的同时,也从谨慎性角度有效改善了地方平台超短融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份首次扩容以来,超短融实现了爆发性增长。截至10月21日,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超短融335只,总金额高达1.43万亿元,其中超过1万亿元都是去年6月份以来发行的。此次扩容后发行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这也对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双评级制度的安排其实是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债市释放宽松信号的同时,力求有效揭示和防范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更加稳健地推动银行间债市发展的手段。
         资料显示,中债资信是目前市场中唯一一家投资人付费模式的评级公司,今年1月该公司已开始向市场公开披露评级结果。中债资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相关企业超短融注册、发行工作按期推进,公司已在整体评级工作上进行了统一协调安排,并在分析师人力方面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第一时间进场开展相关企业的资料搜集和现场访谈等工作。“超短融评级与公司之前开展的其他工商企业主体再评级工作一样,均按照投资人付费模式开展评级工作,不针对企业收取任何评级费用,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评级的独立性,更加客观地评价受评企业信用风险。”
         据介绍,双评级在国外开展已较为成熟,目前国内CLO和ABN采用双评级模式,但对于发行规模更大的其他债务融资工具尚未采取双评级,未来,双评级在银行间市场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或成趋势。
不过,此前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债资信的评级标准偏严,其评级结果比其他评级机构一般低1-2个子级,中债资信的AA+大体可视为其他评级机构的AAA。但在地方国企和民企加入超短融大军后,投资机构亟须对发债主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而国内评级市场由于近年来的不规范发展,整体信用等级已呈虚高态势,信用等级区分度不明显,这给投资机构有效判断风险带来了较大难度。
         该负责人表示,中债资信通过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大陆区域市场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更加严谨的评级流程对超短融发行企业进行评级,充分发挥双评级的校验作用,这一方面能够使超短融大面积扩容后仍然保证入围企业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市场投资机构加强风险防范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