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评级要闻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评级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主委骆沙鸣:提升中国信用评级国际话语权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3-03-11阅读量:74

        标普、穆迪和惠誉长期垄断全球信用评级的格局正在改变,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呼吁——提升中国信用评级国际话语权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长期垄断全球信用评级;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信用危机的蔓延,这种格局可能正在改变。去年年底,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级公司、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美国伊根-琼斯公司联合成立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主委骆沙鸣准备了《我国信用评级国际金融话语权亟待提升》的发言。他认为,信用评级与主权评级、政府债券有互动关系,影响一国的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监管,培育信用评级市场,提升在国际金融界的话语权。
        打破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机会出现了
        当前,随着美债风险长期化、债务货币化,我国主权财富的风险不断攀升。作为应对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提升我国信用评级在国际金融界的话语权。
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三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长期垄断全球信用评级。这种垄断加剧了其他国家的金融风险。数年之前,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对荷兰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固定比例债务债权)给出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AAA级评价,导致澳大利亚投资者损失巨大。我国亦曾落入类似的圈套和陷阱。
        不过,类似丑闻出现也意味着机遇。比如,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就裁定标准普尔公司应为上述事件承担法律责任。美国评级体系需要重建信用,而全球信用格局趁此发生改变。去年年底,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级公司、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美国伊根-琼斯公司联合成立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拉开重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序幕。目前,我国已有80多家评级机构和200多名评级专业人员,可以说,做强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 条件已经成熟。
        加强监管阻止外资评级机构侵蚀
        要做强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必须阻止外资机构侵蚀市场份额。
        骆沙鸣建议,我国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拿起法律武器,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展开系列诉讼,主动打破标普、穆迪和惠誉的国际评级市场垄断地位,谋求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能在主权信用评级和跨国企业评级中占得一席之地。
        政府还应从监管规范入手,打造适合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健全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控股比例、业务范围、行业限制等方面规范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
        要警惕“发行者付费”模式的弊端
        骆沙鸣认为,要做强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政府可以有很多做法:完善信用评级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市场评价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扩大信用评级的使用范围,统一认可我国市场上具一定公信力的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促进评级机构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应用;借鉴强强联合,采取“走出去”战略……
        但是他也提醒: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加强自律,警惕“发行者付费”模式的弊端,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
        “发行者付费”模式与“投资者付费”模式相对,是评级机构获得收入的重要方式。它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向受评对象收费,以此作为机构的绝大部分收入。“发行者付费”模式可能带来一些利益勾兑,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比如,评级机构收了公司的钱,事先给公司“支招”。曾经,美国保险巨头Aetna为了提高其评级等级,向评级机构支付17000美元,评级机构就提供了如何提高评级等级的“技巧”,最终Aetna的评级结果从30%跃升到99%。在“发行者付费”模式的基础上,一些评级机构开展预评估、企业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事先介入了企业经营过程,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比如,评级机构对一些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还会参与设计次级债券。骆沙鸣说,如果评级机构的经营运作不规范,对自身的声誉积累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