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媒体聚焦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媒体聚焦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信贷ABS发行超4000亿 不良证券化或成今年新热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日期:2016-01-11阅读量:224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生 姜诗蔷

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速"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词汇,新年伊始的一份年度报告验证了这点。

1月7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发布《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发行了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信贷ABS)、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及资产支持票据在内,总金额达到5930.39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79%,市场存量为 7178.89 亿元,同比增长 12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信贷ABS发行总额为4056.33 亿元,与2014年2832.76亿元的规模相较增幅为44%,而所占比例达到发行总量的 68%,存量为 4719.67 亿元,占市场总量的 66%。相比之下,信贷ABS较其他两种产品仍占据较大比重。另据央行发布的2015年5月13日至2016年1月4日信贷ABS审核发行数据显示,该时间段内信贷ABS注册发行金额达4310亿元,核准发金额行为2854.93亿元。其中核准发行规模占全年发行总额的70.38%,远超前5个月。

激励措施助推信贷ABS

自2014年以来,我国信贷ABS发行迎来爆发式增长,仅2014年一年2832.76亿的发行额就远超往年总和。与之相比,2015年发行规模继续提升,同比增幅达44%。

然而,2015年上半年信贷ABS的发行却并未达到预期。受上半年股市火爆的制约,债券市场需求端受冷,虽得到2015年初备案制以及4月注册制的加持,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15年前5个月信贷ABS的发行规模仅占全年的30%,而自5月12日国务院宣布扩容5000亿之后的发行总额占比达70%。

自2005年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起,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已走过10年。期间,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暂停,2011年的重启试点,2013年扩大试点,2014至2015年的备案制、注册制推进,以及去年5月12日5000亿的规模扩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颇受周折。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ABS规模之所以在2015年5月前后呈现剧烈对比,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激励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由于银行本身的信贷资产都是比较优良的,再加上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发行上就会造成井喷。而不仅仅是信托公司,各家金融机构都敏锐地感觉到市场的这一变化,纷纷参与进来。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称,自2008年首个信贷ABS发行起,银行一直是行业主力,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相对关注的比较少。信贷资产证券化从最初很小的试点规模发展至去年4000多亿的规模确实造就了一个行业亮点,按照欧美的资产证券化路径,不止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有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这些发展的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规模数据也证明了我国目前以银行为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加速期。

虽然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势如破竹,但据中信建投研报的观点,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亟待突破。这与监管机构表示在经济下行期将考虑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观点不谋而合。

不良资产证券化呼声高

就目前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以优质资产为主,然而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需求广泛。银监会主要监管指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 11863 亿元,同比增长 54.7%,较上年末增加 3437 亿元,不良贷款率 1.59%,较上年末上升 0.34%。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已发行9期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商业银行仅发行1期,即建设银行的"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发行总规模为27.65亿元。然而,通过AMC处理银行不良贷款资产会导致银行资本回收率被压低,再加上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长,因此,银行不良贷款直接证券化的呼声强烈。

对于不良贷款资产而言,其证券化的处置方式是通过将不同类型、行业、地区的不良资产打包,组合形成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增信等措施,降低产品的整体风险。与单一不良资产处置相比,回收率和回收效果都可以提高,并且批量处理的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处置成本。而中债登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2005~2008年第一轮试点中,共发行4单不良贷款的证券化产品,目前为止已完全兑付,运行情况良好。

然而,目前制约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依旧存在。根据中债登证券化研究组报告中的观点,目前的制约因素主要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中对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交易范围限制、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的刚性兑付压力、市场数据积累不足导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难度、以及市场缺乏专业机构进行不良资产的结构设计、信用评级、承销发行等。

中债资信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吕明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后续的现金流的回收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就银行做不良资产证券化而言,其主要的挑战在于估值难度大以及合意次级投资人缺乏。

吕明远进一步解释称,对银行等发起机构而言,实现出表降低资本消耗是其进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核心诉求之一,不良证券化次级分层较厚,且层级属于高风险高产品,故投资分析专业化要求就一般证券化次级更高。

面对2016年潜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热点,吕明远表示,预计2016年监管层会逐步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行,具体操作可能会是首先从国有大型银行逐步试点,逐步积累相关经验,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拓宽渠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广州:020-8966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