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媒体聚焦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媒体聚焦

[金融时报 ]恐慌情绪“作祟”全球市场进入极度敏感期 专家建议投资者无须过度恐慌

来源:金融时报发布日期:2015-08-25阅读量:159

编者按 因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增长丧失动力,近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陡然上升,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下挫。从区域来看,不仅新兴市场股市跌跌不休,就连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股市也遭重创。在抛售股票的同时,更多投资者正寻求在政府债券、货币市场、黄金市场避险。那么,触发本轮全球市场动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未来风险资产前景如何?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大幅上扬会否是“昙花一现”?亚洲会否重蹈金融危机覆辙?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本报特组织策划“聚焦全球市场动荡”一组稿件,敬请关注。 
  上周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明显加剧。在恐慌情绪“唆使”下,亚洲、欧洲、美洲“跌”声一片,特别是近来饱受资金撤离之苦的新兴市场更是遭遇股、汇、债全方位打击,损失进一步扩大。一时间,发达经济体也好,新兴经济体也罢,均未能逃脱。此情此景应验了一句老话: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从本周一的全球市场表现看,这场动荡还没有平息的意思。瑞银财富管理首席投资总监马克。海菲尔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称,本轮全球股市大跌源于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丧失动能的担忧,在避险情绪的作用下,更多投资者寻求在政府债券和货币市场避险。“虽然市场大跌提醒我们分散投资的重要性,但我们依然对于风险资产前景持正面观点。”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值得期待。中债资信宏观研究部分析师陈曦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来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风险要高于发达经济体,但爆发大规模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全球市场“阴云密布” 
  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市场动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在近期,特别是上周以来,受牵连的不光是新兴市场,美、欧、日等发达市场也被卷了进来。在欧洲,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指数以及德国DAX指数一周平均跌幅超过6.6%,目前已连跌两周;在美国,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周平均跌逾6.1%,其中周五就跌超3%.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已亢奋多时的美股正步入调整通道。 
  周一早盘,亚太股市继续深度下挫,其中,中国上证指数跌逾8%,接近200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香港恒生指数早盘尾段大挫逾1000点,收盘下跌5.2%;韩国综合股指开盘急跌4%,为2011年来最大跌幅;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幅创2011年11月来最大;日经225指数一度跌逾4.%,收盘跌幅收窄至3%…… 
  在谈到主要触发因素时,海菲尔说:“基本面因素难逃其咎。上周末,市场焦虑的主要催化因素是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出现自2009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萎缩。在中国央行本月初实施汇改以来,投资者一直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成长衰退的迹象。”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采购经理人(PMI)调查也显示,制造业成长率处于近两年来最低,这让市场情绪更加恶化。除此之外,来自希腊的纷扰再度占据媒体版面,总理齐普拉斯宣布提前选举,很可能在下个月举行。在各方就避免希腊退出欧元区的860亿欧元的援助方案达成协议之后,提前大选增添了该国与债权人之间谈判的不确定性。“当然,还有一个技术面因素是,暑假交投较为低迷的期间,量化投资组合交易以及美国选择权到期将会导致波动加剧。”他补充道。 
  陈曦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部分国家冲突频发、政治风险高企。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因外部需求放缓、内部结构性问题凸显等因素,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巴西、俄罗斯、南非这些曾经的金砖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从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势力崛起到近期土耳其局势的恶化,部分国家民族宗教矛盾持续激化,导致冲突频发、政治风险高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暗淡的经济前景与高企的政治风险引发资本大量外逃,并加剧了全球市场动荡的风险。第二,美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复苏势头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将进一步推动资金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与资产配置的变动,从而加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第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部分新兴经济体造成巨大冲击,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波动。伴随着中国等主要需求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对部分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加剧全球市场的波动。 
  投资者不必过度惊慌 
  从周一市场的表现看,恐慌情绪丝毫未得到缓解,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后市表现,海菲尔提醒投资者为市场的进一步波动做好准备。但他同样认为,这种情绪终究会消退。一旦避险情绪减弱,股市便会回归上行趋势。 
  海菲尔指出,尽管一些新兴市场的表现持续疲软(尤其是中国、巴西和俄罗斯),但是欧美的国内驱动因素并未显著恶化,预计这些已开发地区的经济仍在成长轨道上。更何况如果市场情绪进一步恶化,各主要央行将会随时伸出援手。因此,他认为,近期的数据还不足以改变其对于全球成长基本面的展望。 
  具体而言,中国制造业疲软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建筑行业也受到供给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冲击。瑞银财富预计中国的经济环境不会继续恶化。随着各种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开始发挥效用,年底之前成长动能将会逐步提升。中国具有实施更多振兴政策的能力和意愿。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面临压力的迹象非常有限。虽说上周五出炉的8月份制造业PMI初值出现下滑,但是更为可信的ISM制造业指数仍呈现上涨。诚然,油价下滑对美国能源行业带来的压力遏制了商业投资并加剧了对于企业债务的忧虑。即便如此,瑞银并不认为高收益债券的前景出现恶化。市场已经大部分计入了石油行业面临的困境,美国高收益发行人的违约率依然较低。更何况美国仍是一个消费型经济体,这方面的经济由稳健的就业成长、低通膨和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强的迹象支撑。信贷放宽和低迷的能源价格也为消费需求带来额外助力。在其他地区,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仍在稳步复苏。作为大型净原油进口经济体,这两个地区都会受益于油价的大跌,这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并压低企业成本。市场基本忽视了德国出口敏感性行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好于预期以及欧元区PMI维持在54以上的稳健水平等事实。最后,尽管即将到来的希腊大选存在不确定性,但其结果很可能会产生一个更倾向于改革的政府。 
  陈曦还特别谈到了中国因素,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称从总体上看,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还是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走势。他指出,与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对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有限,并不构成主要干扰因素。 
  亚洲爆发危机可能性小 
  记者也注意到,虽然本次全球性的动荡波及面广,但客观而言,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力更大。面对众多国家汇率接连创新低,股、债全线重创以及资本大量外流的情景,这些看似危机前兆的迹象越发让人忧心忡忡,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相较而言,新兴经济体市场将比发达经济体面临更大的风险。”陈曦告诉记者,首先,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各种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兴经济体市场抗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弱。其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所引发的避险情绪将进一步推动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加大新兴经济体保持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其中,美联储加息预期无疑会加剧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资金外逃压力。最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将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形成较大冲击。总体上看,发达国家主要为大宗商品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其构成利好因素。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则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对其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等构成压力。 
  “当然,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主要亚洲国家金融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有所增强。”他说,一方面,泰国、印尼等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其汇率制度的弹性;另一方面,东盟国家通过《清迈协议》与中、日、韩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有助于流动性危机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因此,尽管在近期全球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部分亚洲国家出现了货币贬值现象,但预计爆发大规模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