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热点专题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热点专题

走进蒙古:政治与经济篇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5-08-03阅读量:1353

蒙古 Mongolia





中债资信宏观研究团队 出品
一、政治与社会稳定

作为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蒙古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政治制度转型后,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体制,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各政党力量仍处于不断分化、整合过程中,对政策连续性以及政府危机应对能力构成负面影响。民族和宗教关系相对融洽,但贫富分化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及排外情绪,对蒙古的社会稳定构成不利影响。

政局稳定性

蒙古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各政党力量仍处于不断分化、整合过程中,对政策连续性以及政府的施政能力构成负面影响。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民主化改革后,蒙古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体制。1996年以来执政党的平稳轮替以及2014年执政联盟吸收最大的反对党进入内阁等事件,表明蒙古各政治力量对现行政治制度的认同,预计未来蒙古政治局势仍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发生政权宪法外更迭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较低。


但是目前蒙古各政党力量仍处于不断分化、整合过程中,对政策连续性以及政府的施政能力构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多党制以来,蒙古各政治力量不断分化、组合,除民主党、人民党两大政党外,正义联盟等第三方力量不断兴起。单个政党难以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往往组建联合政府。执政联盟内部各政党间的分歧削弱了执政联盟的执政地位,导致政府更迭相对频繁,政策执行能力不足成为蒙古政府面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14年民主党主导的联合政府因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增速放缓遭受罢免,新总理组建了包括最大反对党人民党在内的联合政府。反对党入阁进一步制约了执政联盟的政策执行能力。


2016年大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其政策连续性同样构成负面影响。从近几次大选的结果看,民主党与人民党两大政党势均力敌,且均未能取得过半数的优势。在第三方力量不断兴起的背景下,2016年蒙古大选以及未来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民族和宗教

蒙古民族宗教关系相对融洽,但贫富分化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与排外情绪,对蒙古社会稳定与企业经营环境形成不利影响。蒙古人口80%为喀尔喀蒙古族,民族、宗教关系相对简单。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私有化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群众的不满情绪,导致游行、示威等群体性事件频发,对社会稳定构成不利影响。


为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初期蒙古大力引进外资,大量矿山被外资控制。在贫富分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蒙古民众资源保护主义和排外情绪上升。由于执政联盟地位脆弱,故求诸资源保护主义以获取选民支持,导致资源保护主义与排外情绪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2010年蒙古政府取消矿产许可证并撤销部分已发放的许可证。2012年蒙古议会颁布《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将矿产资源界定为战略性领域,对外资的进入实施限制。尽管2013年由于外资流入大幅下降对蒙古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蒙古政府再次放宽外资准入政策,但未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蒙古的排外情绪可能再次激化,其外资政策存在变化的可能性,进而对外资的进入与运营构成不利影响。


二、经济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蒙古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人口众多。2013年GDP为19.1万亿图格里克,约合124.45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418美元,处于中等发展国家水平。蒙古依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统计,蒙古仍有27.4%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经济增长

长期看,蒙古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蒙古煤炭、矿产资源丰富,据IMF的测算,蒙古矿产资源估价约为1-3万亿美元,对于蒙古约120亿美元的GDP规模和不到300万的人口规模而言,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典型的小国经济,几个重大矿产项目的投资及出口就可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仅奥尤陶勒盖铜金矿一期项目就带来超过60亿美元的投资,占其GDP50%。目前,蒙古政府正在就奥尤陶勒盖二期、塔班陶勒盖煤矿等项目进行投资谈判,相关项目如能顺利开展,则能够为蒙古带来大量投资与财政收入,拉动其经济增长。


然而蒙古高度依赖矿业的发展模式导致其经济基础脆弱,易受外部冲击影响。外资对矿业部门的投资以及矿产出口是拉动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蒙古工业基础薄弱,矿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3年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产值占蒙古工业生产总值的60%,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出口总额的80%。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蒙古大型矿业部门,成为拉动蒙古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1-2012年,外国直接投资占到了蒙古GDP40%,年均增长率超过15%。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拉动蒙古经济快速增长,2011-2013GDP增速分别为17.5%12.4%11.7%


然而蒙古高度依赖矿业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易受外部冲击影响,经济波动风险较高。蒙古矿产品出口的90%运往中国。近期中国经济放缓,煤炭、铜等国际原材料价格疲软导致蒙古矿产出口增速放缓。而矿产出口的放缓以及蒙古政府采取的一些资源保护主义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自2013年起,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导致蒙古经济增幅大幅回落,2014GDP增速回落至7.8%(初步统计值),根据IMF的预测2015年将进一步滑落至4.4%

政府经济政策

矿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是新政府提振经济的重点领域,但其政策执行风险需高度关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4年新政府成立后提出了“宏观经济综合调整计划(CMAP)”,重在采取包括促进私营企业发展、改善商业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实施大项目建设等措施。根据此项计划,蒙古政府将大力推动大型矿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相关领域。对于该计划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需高度关注其政策执行风险。2012年前一届政府也曾提出过类似经济发展规划,然而由于政府施政能力不足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通货膨胀

蒙古政府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宽松政策将推高通胀压力。通货膨胀一直是蒙古经济的痼疾之一。2012年之前蒙古面临的主要是输入性通胀压力。蒙古粮食、机械产品以及汽油(蒙古虽然是原油出口国,但炼化能力很低,汽油等能源需进口)大量依赖进口。2008年、2010年国际粮食、油价走高加剧了蒙古通胀压力,通货膨胀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2013年以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弱,蒙古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政府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宽松政策成为推动通胀的重要因素。面对煤炭、铜矿价格下行与FDI流入锐减,蒙古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从而大幅推高通货膨胀,2014年通胀率再次上升至13%。预计未来中短期内,经济刺激政策仍将持续,蒙古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财政与债务

财政赤字长期高企,未来中短期内仍将面临较大财政压力。蒙古政府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矿业税收收入,波动性较大。近期,随着煤、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弱以及FDI的锐减,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其GDP占比由2011年的33.9%下降至2014年的28%。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快速增长。为换取选民支持,蒙古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待遇与公务员薪酬。迫于2012年大选压力,2010年与2011年,蒙古政府曾多次为公务员加薪,并以现金形式直接向民众派发红利,导致财政支出快速增长,以至于在经济形势良好的2011年出现了3.1%的财政赤字。2013年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蒙古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通过蒙古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支出GDP占比由2011年的37.9%上升至2013年的40.2%


财政收入增速受限与支出快速增长导致蒙古政府财政赤字高企。2014年财政赤字为4.3%,若将蒙古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出计算在内,财政赤字GDP占比超过10%。预计在2016年大选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支出规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蒙古仍将面临较大财赤压力。


长期财政赤字推动公共债务急剧上升,中短期内债务压力较大。根据蒙古政府的统计口径,2014年底政府债务GDP占比为55%,超过其40%的债务上限。若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共债务合并计算,其GDP占比达到76.5%。预计中短期内,在财政收入增速受限,财政支出规模难以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蒙古将面临较大债务压力。

银行系统风险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蒙古银行体系风险加大。在前期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持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随着近期经济增长放缓,银行系统风险上升。根据IMF统计,2014年银行不良贷款以及逾期不足90天的贷款分别同比增长48%141%。未来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放缓可能导致银行体系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