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热点专题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热点专题

金融时报:为债券市场投资人提供优质评级服务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1-10-20阅读量:46

      国际金融格局新变革和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既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又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评级行业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理清对评级内涵的基本认知,客观地承认评级在揭示信用风险方面的局限性,理性地认识评级结果对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辩证地看待外部评级对内部评级的价值,不断提升评级技术提高行业公信力,力争在国际评级新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
      10月20日,国内首家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首次发布其评级业务体系。此次业务体系的发布意味着投资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报告即将面世,中债资信将正式向市场发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声音。
      业内专家表示,中债资信评价业务体系的发布标志着中债资信已经搭建起信用等级评定的系统构架和操作准则,具备了正式开展评级业务的能力,也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市场以及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在当天举办的“后危机时代评级行业的再认识”评级行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杰表示,中债资信业务评级体系的发布将大大促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帮助投资者建立健全自身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她说:“中债资信形成的这一套评级业务体系给我们留下了几个比较深的感受:一是态度认真、研究深入、论证充分;二是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三是既有自身特色,又切合市场实际。相信这套评级业务体系将为中债资信评级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投资人提供优质评级服务。”
      发行人代表中国华能集团总会计师郭珺明在发言中说:“在多年资本运作和资金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获得一家市场信誉良好、评估体系完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评级公司评定的信用等级至关重要。中债资信采用"投资人付费"的营运模式,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建立健全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体系服务市场发展,这决定了中债资信具有成为这样评级公司的巨大潜质,中债资信业务体系的发布将翻开我国信用评级事业崭新的一页。”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行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围绕着这一行业的批评、讨论十分活跃。如何正确理解信用评级的性质和定位、外部评级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之间的关系、中国评级行业如何借鉴国际评级机构发展中的经验、吸取此次危机中的教训,走出适合我国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现状与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等等,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巴曙松表示,尽管评级机构在危机中备受争议,但其依然是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专业研究信息处理机构,其提出的关注点也确实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潜在问题,我们要吸取其有价值的观点,使其成为推动自身不断改进完善的动力。他认为,应以平常心态去了解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流程、评级技术,只有了解国际规则之后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在沟通中更好地反映我们的利益诉求。金融危机之后是我国评级机构加快发展的时间窗口,与其一味的抨击国际评级机构的话语霸权,不如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制度创新和技术改进,提高评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在发言中指出,响应G20峰会和国际组织关于减少外部评级依赖的改革倡议,要防止过度使用外部评级,使内、外评级相互补充。要理顺信用评级有关体制机制和利益关系,积极探索投资人付费模式,提高评级透明度。她认为,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应该允许多种尝试和探讨,坚持开放式发展,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发展评级业,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双评级、再评级,要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协调。
      演讲中,专家们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以美元、美债以及美国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全球信用格局开始发生改变,重建全球信用基础的一系列改革将加快步伐,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金融版图的构建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并在金融体系和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2005年推出短期融资券品种以来,先后培育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向票据多种信用类债券产品。银行间市场信用类债券的年发行规模从初期的不足15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每年1万多亿元,市场存量更是高达2万多亿元,占整个信用类债券市场存量的50%以上。发债企业也从最初的央企和大中型国企逐步拓展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行人的信用差异日渐扩大,这对投资者购买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有资格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信用评级机构都是接受发行人委托,开展评级调查,形成评级报告和确定评级结果的,评级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随着市场不断扩容,发行人信用差异日渐增大,投资者越来越需要能够更为独立、客观、公正的机构来对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作出评价,帮助投资者甄别和防范信用风险。2010年9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代表全体会员出资成立的、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新型评级机构——中债资信正是旨在探索实践投资人付费模式,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利益链条,最大限度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促进国内评级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发展。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董事长冯光华表示,国际金融格局新变革和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既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又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评级行业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理清对评级内涵的基本认知,客观地承认评级在揭示信用风险方面的局限性,理性地认识评级结果对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辩证地看待外部评级对内部评级的价值;同时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推动发展我国评级行业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痛下苦功、夯实基础、着眼长远,不断提升评级技术,着力人才培养,加大数据积累,提高行业公信力,这样才能做到以空间换时间,力争在国际评级新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
      研讨会上,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公司总裁朱荣恩表示,评级不是对过去的证实,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这种展望决定了评级的局限性;我国的信用评级仍处于初期阶段,积累的经验、数据不足,分析师的能力、经验也不够,这限制了评级作用的发挥;从外部环境看,发债主体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多头监管、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尚未形成等也都制约了评级行业的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余汪顺认为,内部评级取代外部评级的观点是矫枉过正,外部评级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其独特价值:一是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市场效率,二是在分析师素质、数据信息、评级模型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三是评级信息的公开性使其成为资本市场定价的重要参考。因此,内、外部评级之间不是竞争替代关系,而应良性互动,实现交互式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认为,目前国际评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由三大所垄断,并对当前正在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巨大影响力。他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化使得我国评级机构有机会打破国际评级机构的垄断。我国评级机构要走出去,需要立足国内,靠声誉积累,靠市场检验,才能做大做强,最终走向世界。
      “如果说把评级看作是一条生产线,那么专业技术是材料,客观公正是工艺,评级结果是产品,而流程透明、阳光公开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才能获得投资人认可,才能做出品质,才能树立品牌,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淬炼和市场的检验。”冯光华介绍说,中债资信成立后并未急于着手开展评级业务、推出评级报告,而是致力于建体系、练内功、打基础,把评级业务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期通过建设一套具有自身技术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评级业务体系,明确公司评级理念、方法和标准,为公司评级业务的开展打下扎实基础。中债资信业务体系是在对国内外评级机构业务体系建设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广泛征询公司专家、顾问团专家和债券市场主要投资人的意愿,按照“遵循行业内在发展规律、符合国内市场实际、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初步建成了一套较为成型、具有自身特点的评级业务体系,确立了评级理念,明确了评级方法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内部试评级工作,对评级业务体系进行了初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