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公司新闻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公司新闻

阳光是最好防腐剂 市场是最终裁判员——访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蔡国喜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1-11-03阅读量:256

      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金融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国际评级行业既有的评级理念、技术、方法体系均亟待完善和补充,这对新兴市场国家评级公司的发展既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又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评级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仍是发展严重不足,应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间窗口,加快发展步伐。

      加强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金融危机后对评级行业改革的反思结论和监管要求之一。评级机构公开披露其基本评级理念、评级方法、评级标准、评级作业流程等信息,提高评级业务透明度,不仅可以减少评级公司技术水平不足给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评级结果被大家理解和认可,有利于提高不同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比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作为一家定位于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评级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发布了其评级业务体系,向投资人提供评级报告之前系统介绍和详细披露了公司评级业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就相关话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蔡国喜。

      记者:中债资信自成立以来一直低调运营,此次公开发布业务体系是怎么考虑的?您能否介绍一下公司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成果,并谈谈未来公司业务开展的计划?

      蔡国喜:评级行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人才的培养、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完善都是需要“熬年头”的,市场声誉和公信力的树立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淬炼。这些都非一日之功,也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靠忽悠或喊口号,而需要评级机构踏踏实实地做技术、做研究,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因此,本着对市场、投资人负责的态度,公司成立后并未急于向市场发出声音,按照评级行业的内在要求,紧紧围绕为投资人提供独立、客观、公正评级的服务目标,加紧夯实业务基础、加强人才储备和数据积累,稳步推进内部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较为成型的、具有自身技术特点的评级业务体系,搭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素质的评级业务队伍,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司管理运作机制。

      此次公司举行评级业务体系发布会,就是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披露公司评级基础文件,提高公司评级技术的透明度,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监管部门、投资人和发行人的监督与检验,充分听取、吸收各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评级业务体系,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评级服务。

      下一步,公司将始终坚持“服务投资人,服务金融市场发展”的理念,秉持“独立、公正、创新、专业”的宗旨,扎实推进公司评级业务:一是将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分开,并以主体评级为基础,先从已发债企业入手开展主体再评级;二是研究建立符合国情的市政债评级体系;三是重视落实后续跟踪评级机制,及时揭示受评主体信用风险变化;四是继续加强研究分析工作,为投资人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五是加强投资人调研、评价机制,促进公司评级质量提升。

      记者:中债资信成立后在营运模式上采用了投资人付费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是评级业最初采用的模式并最终被主流评级机构所抛弃,目前美国仍然坚持投资人付费的评级机构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弱势。请您谈谈目前中债资信的投资人付费模式实施情况是怎样的?

      蔡国喜:本轮金融危机在凸显评级业务保持独立性要求与发行人付费模式间存在利益冲突的内生缺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如何平衡评级业务盈利性和独立性、解决评级利益冲突的探索。收费模式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代表性的改革思路包括投资人付费模式、公用事业模式、政府裁决模式等,而投资人付费模式由于能从根源上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的利益关联而备受关注。但由于投资人付费模式下评级结果存在外部性、收费操作性较差以及发行人配合有限等问题,使其很难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因此,投资人付费要有效实施,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业务模式。

      基于对付费模式演变原因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债券市场实际,在与主要投资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投资人付费的实施思路:即在尚未找到一条有效的投资人付费模式下通过市场化竞争开展评级业务的路子时,顺应评级的准公共品属性,中债资信定位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由代表市场各方利益的交易商协会作为股东,其运营体现公益性,以建立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体系服务金融市场发展为目标;由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为公司评级业务的委托主体和收费对象,公司向其提供再评级、双评级等评级服务。

      目前,公司已与部分主要投资人协商一致签署了《信用评级服务协议》,按年度确定服务内容、数量和要求及相应的费用标准。前期,我们已从研究入手,开始为投资人提供信息快报、行业要闻周评、行业评论和展望、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研究报告等系列信息服务,评级报告也将于近期开始向付费投资人提供。

      总的来说,投资人付费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公益性,从股权安排和营运目标都确保了这一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司的独立性;二是打包服务,改变传统的向分散投资人售卖评级报告的形式,按年向投资人提供评级服务,既提高可操作性,又切断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这是我们在实施投资人付费模式解决评级业利益冲突问题上的一种新的探索,这种探索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对具体的实施方案加以完善。

      记者:在投资人付费模式下中债资信业务为何以再评级、双评级为主?公司评级结果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蔡国喜:在投资人付费模式下,通过中债资信主动开展再评级、双评级业务,对同一受评对象或债务融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直观可比的评级结果,可以丰富投资者的信息参考选择,同时还可以在评级市场引入约束机制,促进债券市场评级秩序规范,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此外,此种业务模式也不会影响其他评级机构的现有业务范围和规模,这与中债资信的现有股东背景、机构性质是相符的。

      中债资信按照自身的评级业务体系开展评级,并注重强化评级原则、标准和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保持评级的一致性、可比性与稳定性。我们的信用评审委员会在确定评级结果时,是基于自身评级流程、方法和标准进行判断的。包括中债资信在内的所有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公允,最终都是由市场尤其是由投资人来检验和认可的。在再评级、双评级情况下,这种市场检验、认可将会形成外部约束机制,可促进评级机构注重技术提升,提高其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记者: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受到了全世界的诟病。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强对评级的监管,减少对评级结果的依赖,甚至于追诉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信用评级所遭遇的困境的?

      蔡国喜:面对危机后对信用评级机构呈现一边倒批评的趋势,只有厘清对信用评级行业的认识,才能对目前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有更准确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从评级内涵上讲,评级是基于历史信息对受评对象未来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水平的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上对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一个评价意见,因此信用评级并不是万能的,可以把评级作为参考,但其本身并非某种决策的结论和建议。

      其次,评级要对受评对象信用风险进行准确评判,需建立在有客观充分信息的基础之上。而信息的获取情况往往取决于受评对象的配合程度,所以过分要求信用评级能够事前及时、准确地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并不现实。

      第三,在评级结果受到市场普遍认可的情况下,评级调整通过影响市场对受评对象信用状况变化的预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相关因素变化对受评对象的影响,因此信用评级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投资者理性使用而不能盲目依赖评级结果。

      第四,根据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效应理论,外部评级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仍是中小投资机构决策的重要参考,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内外部评级关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校验。

      记者:金融危机后,随着各国对信用评级功能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如何推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也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关注的焦点,您对我国评级行业发展有何建议?

      蔡国喜: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金融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国际评级行业既有的评级理念、技术、方法体系均亟待完善和补充,这对新兴市场国家评级公司的发展既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又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评级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仍是发展严重不足,应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间窗口,加快发展步伐,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健全法律、加强监管。尽快出台信用评级基础法律,争取能在《征信管理条例》中对信用评级业务加以规范。建立机构注册统一管理、市场运作分离管理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利益冲突管理,形成评级机构准入、退出、评价及惩戒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认证和管理。

      其次,要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积极推动债券市场规模扩大与功能提升,探索市政债、资产支持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鼓励评级机构参与到新业务中以积累经验、完善技术;二是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在监管政策中逐步弱化发行准入、投资管理方面对评级结果的要求,引导投资人理性客观地看待评级作用;三是探索推出再评级、双评级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评级信息参考;四是鼓励有条件的评级机构“走出去”,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及我国海外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带来的历史机遇,拓展国际业务,熟悉国际规则,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最后,评级机构自身需要稳扎稳打、苦练内功,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不断完善数据库,加强自身实力的积累,并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评级业务,才能逐步积累商誉、获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