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市场活动 > 第二届资产证券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2016)》发布会 > 主题演讲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谢多:防风险,调结构,稳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28 阅读量:0

防风险,调结构,稳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由中债资信主办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资产证券化白皮书》发布会”。目前,资产证券化备受监管部门、业界、学界关注,举办这样一场论坛,大家汇聚一堂,共同对市场运行、实践经验、未来趋势进行交流探讨,对于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分有益。近期,在两会“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潘功胜副行长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趋势等问题作了系统性解答。下面,我谈一谈个人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一些粗浅认识。


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作为成熟债券市场的重要品种,在分散信用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资产证券化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2006年前后达到高峰,在美国发行量占到了债券市场的一半,成为第一大品种。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迅速下降,发行量锐减,占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比例下降到30%左右。金融危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也暴露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产品层面,基础资产质量显著下降,大量还贷能力不足的借款人取得次级贷款;二是结构设计高度复杂化,再证券化、内外部杠杆的设计使得信用链条不断被延长,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参与主体存在道德风险,发起人倾向于降低信贷审查标准以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证券化产品,而评级机构独立性也受到质疑;四是在监管层面,未能实现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审慎监管,不能及时发现证券化产品的真实风险。危机后,如何加强结构化金融产品风险防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仍然值得肯定,特别是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分散转移风险等功能仍需要加以发挥和利用;另一方面,成熟债券市场纷纷对于证券化市场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举措上包括优化注册发行制度、简化产品结构设计、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引入风险自留规定、加强事后监督检查、强化信用评级监管等。随着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国外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已逐步复苏回暖,呈现出基础资产质量回升、结构趋于简单、风险更透明的良性发展迹象。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债券市场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发行规模迅速增长,债券品种日趋丰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延伸。在刚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为我国债券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在这其中,资产证券化作为发展时间较短的创新金融工具,通过将流动性不足的存量资产打包出售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标准资产,在微观层面上,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重点行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丰富市场投资产品,实现风险分散和分担。总的来看,资产证券化既可作为“盘活存量”的重要载体,也是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重要工具。


当前,在试点规模扩容、人民银行推出发行注册制等系列政策红利的带动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发行日趋常态化,基础资产类型持续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样,流动性明显提升,近两年共发行各类产品逾9000亿元,是前9年发行总量的6倍多,市场规模较2013年末增长了15倍。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助力转型攻坚战背景下,根据国务院“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的战略部署,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发不良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目前,六家管理水平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已获得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该项工作的重启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市场空间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量约100万亿,各种类型的贷款规模庞大,参考国际市场,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存量已达10万亿美元,这一定程度上也显示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在空间还很大。


以国外危机教训为鉴,我国在探索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厘清监管与市场的边界,重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制度设计、风险管理,以适宜的路径、适时的推动、适度的引导,最大化地发挥了资产证券化这股“活水”的力量:一是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循序渐进,自2005年启动试点以来,整体按照“试点-扩大试点-常规化发展”的节奏有序推行;二是在产品层面,强调“不搞再证券化”以确保结构简单,倡导简单、规范、透明的证券化模式,优先放行现金流稳定、标准化程度高和信息透明度好的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并逐步探索拓宽资产范围,在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证券化市场效率;三是在监管层面,推进注册制发行,简化发行流程,建立了严格的风险自留制度,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作用,通过引入“双评级”机制提供更多评级参考,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


客观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监管政策的引导基础上,也需要通过自律组织及市场成员加强自律管理,推动市场良性运行与发展。交易商协会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组织,积极按照注册制相关要求,组织市场成员起草制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相关标准合同范本和信息披露指引,推动ABN市场发展。在自律管理实践方面,自2012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先后推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并成立了资产证券化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协会将立足于市场自律组织定位,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结合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落地等新形势,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信息披露工作,推动ABN产品创新和制度完善,发挥资产证券化专业委员会智库作用,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可以预见,在“简政放权”的监管理念下,伴随着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将保持蓬勃发展态势,但也正如过去十年的发展,这必定是一个爬坡上坎的渐进过程。一方面,相比于成熟市场,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与其他债券种类相比规模并不大,在整个直接融资中占比还不高,在规模、制度建设、市场活跃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经济下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宏观背景下,未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频率将逐步增加,而基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多样、结构复杂等特性,投资者对于其进行风险识别的难度较大,产品流动性仍不足。在此背景下,中债资信举办此次论坛、推出《中国资产证券化白皮书(2016)》,不仅有助于从知识普及层面提升市场认知度、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投资者群体的培育与成熟,也能通过国内相关实践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为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提供助力。


最后,希望在国家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参与主体、中介机构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能够实现长远、平稳、繁荣发展。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也祝愿在座的所有嘉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返回上级 赞:0

版权所有2012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0216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