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市场活动 > 资产证券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白皮书(2015)》发布会 > 现场交流

中债资信资产证券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交流实录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25 阅读量:0
专题讨论实录

讨论议题
 

讨论主题1:资产证券化注册发行的实施路径及对市场参与各方的影响
讨论主题2: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创新趋势

主持人:中债资信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郑佳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四位讨论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主管 杜俊生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信息部主任 刘凡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段兵

中债资信金融业务专业信用评审委员会主任 李欣

欢迎各位专家。应该说,自2013年9月人民银行主持召开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市场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日益创新,制度框架逐步完善,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一年。我相信4月3日,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对于证券化产品相关的人员来说,也是振奋、忙碌、充实、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发行落地,该公告广称7号文,是2012年国务院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央行首次进行制度设计。

想先请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杜总,如何解读7号文?交易商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下一步工作着力点、推进策略和实施安排
杜俊生
交易商协会
市场创新部主管
嘉宾观点
杜俊生:谢谢主持人,下面我从我的角度谈谈我的想法。从证券化整个历程来讲,十年来走走停停,中间遇到各种问题。目前来看,能够对市场实质性的发展产生影响,大道至简化成一个文件11条,我个人理解11条大概一个是以市场化的理念去推进目前的管理方式,激发市场的参与者的自主性,无论从框架制注册下,还是二级市场做的一些安排全部交给投资者决定,也就是说监管在简政放权的框架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的是什么,就是注册制的管理。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与交易商协会2007年,从中票注册制管理实践到2008年之后逐渐在我们工具市场注册制管理的常态化,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


既然说信息披露,那么投资者要风险自担,中介机构要尽职履责,这样的话信息披露又是一个关键的点,7号文后面也给协会布置一个工作,后面真正的子弹目前还在飞,落地可能要等到后面实质性的操作规则,标准文本制定的完成之后,由市场体现到这次制度所释放的重大红利。刚才中债资信杨总对于信息披露的介绍,我觉得听完也是受益匪浅,进一步意识到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实际上从目前我们的这个市场现状来看,投资人对资产信用的信息需要哪些,其实大家还是有些疑问的,具体披露哪些信息,因为到操作的环节,可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起草比较纠结的地方,当然在起草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给你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是我们不给你信息,让你自己去判断,另外一种方式我把信息都给你,没有进行加工和遴选信息也是无效,因为既耽误你的时间,还看不到实质性的信息,所以之中间有各个环节。发起人要披露什么信息,律师要披露什么信息,评级机构要加工什么信息。在各个平衡点之中,核心只有一点,这个市场的投资人关心什么样的信息。每个投资人关心的信息不一样,但我可以考虑它的最大公约数是哪些信息,我们会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刚才杨总也提到在国外不一样的基础资产,他风险点不同,所要披露的信息也不同,可能按照同类资产去制定一个,参考协会在市场管理类似表格披露经验,去把让子弹飞到落地的东西,尽快的拿出来,我个人认为7号文示释放制度红利可能会在未来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十年的点上,应该是一个很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
郑佳:
感谢杜总,看来交易商协会在不久的将来将在信息披露指引方面将有所作为,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知道,经过2014年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初见端倪,但是实践中,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仍不容乐观。2014年末,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交易量仅占整个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占比的0.01%。除了7号文中扩大投资人群体、安排做市机制提供流动性外,我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估值定价的能力,作为银行间市场ABS产品核心托管机构,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债登刘总,请刘总大致介绍一下目前ABS产品估值主要方法,以及在进一步优化过程中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刘凡
中债登
债券信息部主任 刘凡
嘉宾观点
刘凡:
首先谢谢中债资信给我们提供一个与市场同仁交流的机会。中债资信跟我们一直有信息合作,我们把我们每天估值跟中债资信把他们评级分析报告给我们,我们一直互动,共同为这个证券资产的定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工作。

中国公募债券市场相对来看,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发展比较快,虽然其信息披露上还不够充分,但这个跟国际上的差距,是精细化和规范性的差距,不是本质上的差别,但在资产支持证券化上就有本质的差距。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机制已经做到了资产池中的每笔资产逐笔披露,而我们没有。央行规定证券化资产仅在发行期间投资人可查,但发行人没有落实,更不让代表投资者的估值机构查询和入库分析,所以一级市场定价偏低;由于不让二级市场投资人查询,所以没有二级市场,反过来使一级市场也举步维艰。


美国这个制度我们想一想,究竟在中国落地有多难?前期跟中债资信交流,我们也参加过几次有关信息披露的交流会,听到了发行人很多反对的声音,结果是发行人不开包,自己的资产也卖不出去,双输。我们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人不错,将近二十年历练,变得很理性,你不开包我也不买,因为我不知道你资产池里头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不仅仅是我在估值,每一个投资人都在估值,他比我还认真的估值,因为最后风险是他承担。


现在我们资产证券化给自己留了很大的空间,有平均到期日,有预期到期日,还有法定到期日。就是说我可以用很长时间还,不会像债券说倒就倒。我们已经按照预期到期日估值,现在发行人说不对,要求还应该按最短的日期(即平均到期日)来估,但是发行人没有提供每笔真实的现金流,怎么估?可以拆包披露现金流,至少要把分期偿付计划事先公布出来,有特殊情况可以变。


发改委搞的企业债也是分期还本,但是把每个计划偿付现金流告诉市场。结果是,我好估,投资人也好估,好估就好买。现在资产证券化不公布每个单项资产的偿还现金流,难以定价,弄的二级市场也没有。所以,我觉得明细披露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我好估,投资人也必然好投资,他也要先估完了才能投资,我的估值仅是一个参考,我不估投资人自己也得估。银监会也提出来,银行资产证券化空间很大,按美国的比例金融机构有几十万亿元的贷款都可证券化,要是不透明谁敢要。披露的详尽程度可以有法律途径进行规范和约束,比如签署保密协议,对于没有真实投资意向或为投资机构估值的机构可以不提供。信息披露制度不需要数学模型,我们还是呼吁对于资产证券化需要各方痛下决心详实披露。


我们中国人挺有意思,我们是一个最不注意个人隐私的地方,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对资产证券化方面又特别强调隐私,而我看法是这样,咱们估值也好,评级公司也好,我们是中介服务机构,我们不能担的太多,你也担不起,包括协会。昨天出现第一单违约,市场还是相对平静,为什么?相对来讲我们信息披露还是比较充分的,早已预警风险。

主持人
郑佳:
通过刘总的发言,我有两点的体会:一是中美信息披露的差距很大,二是估值定价对信息披露的诉求很迫切。希望在交易商协会的主导推动,市场的广泛参与下,我们能在信息披露方面与美国市场比肩。提到信息披露,我想大胆的问中债资信李总一个问题,作为银行间市场全覆盖的评级公司,为了与评级公司达成一致意见,相关机构应该提供了最全面、详尽的信息,中债资信没有遇到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吧?
李欣
中债资信 
金融业务信评委主任
嘉宾观点
李欣:谈到信息的问题,一般来讲评级公司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评级就是基于你充分信息掌握的基础上,去对风险做一个客观揭示和评价。开展评级,首先我们会向发起人发送我们的资料清单,提出我们对资料上的一些基础的要求,实践上来讲,现在发行人整体来讲配合的还是很好的,基本上都能按我们的需求把我们需要的信息反馈给我们。


但是也得承认这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客观的困难,最大可能就在于数据方面,因为结构融资的产品评级,对数据的要求是很高的。有很多客观性的困难,比如说这一家发起机构数据历史长度够不够长,维度是不是满足你的评级的需求,甚至包括系统,系统上很多信息能不能顺利的抓取可能都会有一些障碍和困难,所以数据质量的问题还是一个客观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还有存续期数据获取和信息披露的问题,今年马上我们的跟踪季就到了,那么在跟踪期同样希望市场,以同样的热情去关注这个信息披露的事情和信息资料的提供,尤其是发行人和贷款服务机构,那么在存续期里面,同样是给评级机构和相关的机构提供充分、充足的材料。
主持人
郑佳:第二个问题,评级机构小行业、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评级机构“事前预警不足,事后加速降级”的行为广受诟病,也想请问李总,作为评级公司,对于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的ABS产品,我们更关注哪些风险?
李欣
中债资信
金融业务信评委主任
嘉宾观点:
李欣:说到风险昨天朋友圈也刷屏,第一单公募市场国企违约已经出来,所以风险不是快来了,是已经来了。评级公司对风险来讲,其实对违约这个事又爱又恨,爱的成分更多一点,如果没有违约,评级的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其实每一次违约事件对评级公司的试金石,做得好,就是评级公司建立公信力的一个最好的时期。其实我们看三大评级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美国两次经济危机,然后建立了他自己的公信力。但是同样的你做的不好,比如说次贷危机,三大评级公司就灰头土脸。


对于中债资信的ABS评级而言,不论是CLO还是车贷ABS,中债资信主要关注基础资产和交易结构两块风险。其中关于基础资产的评估,对于不同类型的基础资产,其风险度量方法也不一样。一种是逐笔模拟评估,例如CLO,其入池资产的信用评价是逐笔进行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得到资产组合的违约分布。另一种方式是组合评估,例如车贷ABS,由于其资产笔数较多,多的有2~3万笔,不可能逐笔去评估模拟,但由于统计分布的相对稳定性,其可以通过考察和入池资产特征类似的静态池的历史表现来间接推断入池资产的违约分布。


具体到产品风险而言,行业风险和集中度风险我们也同样很关注。如对于CLO产品,我们主要关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以及违约回收风险三个层面的风险。对于集中度较高的入池资产,一方面,会在违约率上进行施压,同时,也会通过大额违约模型单独进行考量。对于车贷ABS项目而言,则是重点关注静态池和资产池之间的差异。我们知道汽车贷款信用表现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可能静态池正好处于资产质量比较好的时候,而资产池则不是,这时就不能简单的用历史来推断未来,需要进行调整。此外,账龄、初始抵押率等等差异也都会影响基础资产的信用表现。


对于交易结构相关风险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定性层面主要是分析抵销风险、混同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中,抵销风险和混同风险主要是发起机构/服务机构的主体信用等级相关,随着目前低级别发起机构介入资产证券化市场,这块风险的重要性会有所提升。而法律风险主要是破产隔离、抵质押变更登记、最高额抵质押担保等问题。其中,抵质押变更登记可能是遇到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一般不办理抵质押变更登记,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定量层面的分析主要是现金流的建模分析,主要是分析现金流分配顺序、费率、触发机制等对现金流流入流出的影响。比如对于一些存在现金流断档的证券,需要关注流动性风险,一些交易中会采用流动性储备账户的方式来缓释相关风险。

主持人
郑佳:感谢李总与我们分享评级公司关注的两大风险——基础资产和交易结构风险。我想,无论是评级公司、托管机构、还是自律组织,都是通过自身的专业服务汇聚,把资产信息从融资方向投资人传递,从某种角度上看,都是为投资端——农业银行段总服务的。

作为大买方,想请问段总目前我行内部投资ABS产品的内部流程如何?对于产品类型是否有偏好?注册发行后,入池资产同质化高的产品可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对投资人是否存在市场规模可期的便利性红利?
段兵
中国农业银行
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嘉宾观点
段兵: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探讨资产证券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纸面上探讨了很多年,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大发展是在2014年,这个过程中监管机构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还没有形成一种自发的机制让市场成长。所以这个里面,我是想原动力到底在哪儿。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发起人和投资人是银行,资金和风险还是在银行体系内循环。我觉得我国资产证券化可能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所以我感觉下一步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个业务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驱动力问题。所谓的银行投资者主要是自营投资和资产管理两类。因为自营不能投自己银行发的证券化资产,所以主要是投其他银行发的证券化资产,其他银行的信息披露也不完善,所以银行也有顾虑。

大家都把美国做一个参考系在说这个事,刚才教授也讲的很清楚,因为在美国,发放房贷的机构,没有存款,没有负债来源,所以需要在市场上去融资。对于银行来说,资产负债都有,并且自身内部也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要有一种制度设计,使得银行从商业的角度愿意把资产拿出来证券化,并且有非银行的机构投资者来投资并真正承担风险。那我们现在合格的投资者在哪儿,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不会去投,因为收益率太低。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投资,所以这个里面,我觉得从机制设计上怎么样去培育投资者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至于其他的,包括信息披露,披露多细,这些问题只要监管机构作出规定,大家去执行就可以了。

创新趋势方面来讲,为什么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会对ABS产品感兴趣,因为他没有负债的来源,他必须将资产证券化卖出去,这样才能获得融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肯定是直接融资占比不断上升,间接融资占比不断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来说可能就会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原动力。一旦有了原动力,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各类机构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专业贡献在里面,这样的话市场就能健康地发展起来。

主持人
郑佳:
通过段总的总结,我倒是觉得未来有可能向融资渠道有限的机构可能发行或者承做ABS的动力更强,同样这个问题想请中债资信的李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欣
中债资信
金融业务信评委主任

嘉宾观点
李欣:

谈对市场创新未来的设想,我觉得从两个维度两讲,第一个就是说我觉得角度,看现在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解决和克服问题是创新的维度,我觉得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市场,我觉得三个问题,一个是流动性不足,刚才大家都有谈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投资人单一的问题和估值困难的问题,后两者的问题我觉得都和信息披露有很大的关系。刚才杜总讲的信息披露让子弹赶紧飞起来,赶紧落地,后续这一块。投资人单一是很重要的问题,是可以参考评级机构,中债资信的评级结果,但是并不能代替投资人自己去做,所以他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帮他自己来去做这个投资的分析,去做投资的自己建起模型,我觉得如果信息披露放开,更多信息出来,对投资人来讲,有更大的吸引力。


第二块估值的问题,刘总从中美的对比等等说了,阐述的很清晰,这一块是同样的,如果说信息披露能够更充分的信息披露肯定是对解决这个问题产生更充分的影响,这是一方面,估值还需要从技术上需要有更多的一些提升。另外,流动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更复杂综合的问题,可能做市商制度推出来对这个问题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第二维度从产品角度谈一下,大家共识可能是说产品的类型会不断的丰富,但是什么样的产品会得到大力的发展,那我们认为就是说其实有同质化特点比较强的这类产品可能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像房贷、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从这个产品特点来讲,这些就天然就很适合做结构化,从统计上来讲,更符合统计定义,从建模更容易建模,这一类产品我想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里面会重点提一下RMBS产品,RMBS产品其实去年有第一单,重启以后第一单,今年3月份招行又发了一单从我们了解,好几家银行对这个产品比较感兴趣,开始在做一些前期的工作。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话是RMBS的一个井喷年。
主持人
郑佳
:感谢李总。创新确实包括的种类很多,包括李总刚才提到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谈了这么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事,我们下来谈谈同样备受关注的企业证券化,自2012年8月资产支持票据产品上线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实践,资产支持票据在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资产支持票据的创新组织,想请问交易商协会杜总下一步对于ABN产品的创新思路。
杜俊生
交易商协会
市场创新部主管
嘉宾观点
杜俊生:

谢谢主持人,回到刚才段总提到的问题,原动力在哪儿,扈教授刚才提到,融资创造价值,在我的印象信贷资产证券化好像我也感觉银行发这个是为了缓释资本,从来没觉得银行发这个是为了融资,实际做资产支持票据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从融资的角度来讲,你想非金融企业,整个资产负债结构跟商业银行是不一样,他做任何东西只关心一件事我就是以最高的效益拿到最低成本的钱,最开始做是这个原因。我们推论资产信用,有一些资产的信用由于主体信用,企业拿优质的资产可能会拿到更便宜的资金,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企业资产证券化会面临信贷资产证券化完全不同的特征。第一资产类型比较独特,甚至在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这两个字跟信贷资产不是一个概念,信贷资产是非常标准体现应收帐款类的表上资产。

其实我们看不论协会做的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还是证监会那些产品,大多数是企业体现为收益权、污水处理费任何的费用,这个费用不是表上的资产,在表上是没有的,他可能是基于一个表上其他的东西,未来运营测算出来的一个数据,他的基础是基于过去的一段数据,并不是表上的一个资产,严格意义上叫不叫资产证券化,既然有需求在这个概念下我们可以做,都可以支持。但是这个资产,这个东西拿出来做资产证券化产品,能不能给企业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现在来看我们可以说市场还不大,流动不高,成本体现没有看出来,未来成本体现能不能看得出来,我们还在观察,不排除我们产品架构要容纳这个资产。所以事情又回到原动力,说我们寻找什么样的非资产证券化适合做证券化,还有表上的资产,像租赁公司可能有一些长期租约形成了应收帐款,包括贸易保理保底公司,包括一些贸易公司应收款,但它还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说你这个资产拿出来,要什么目的,是融资还是调整融资负债结构,融资能不能解决一个成本问题,如果找不到这个契合点,这个市场发展。现在没有论断,但是要看,我们目前制度上还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证券化并没有像现在证券化解决税收的问题,SPV做资产初表解决中间各环节的税费的问题,如果这个压在成本,企业所有低成本的融资是实现不了。


协会下步的工作,大家看到协会的规则13条比7号文多2条,问题有很多,我们只把我们当时想到的问题先解决,先解决银行间市场有没有的问题,企业资产信用的问题,未来下一步可能说一个是看我们要看到什么样的企业会拿基础资产出来做,我们要量身订作,你需要什么的结构,进而我们去寻找我们需要什么SPV,合适帮企业解决一个融资的问题,一个从投资的角度可能做结构化,可以做一些优先业务分层,吸引不同的投资人。最终的结果我个人感觉,企业证券化就是扈教授说的融资创造价值。


我们下一步工作可能做两年,可能从13条的思考基础上又想出一些东西,我们会基于基础资产基于交易教育结构基于目前市场各监管部门推动的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继续完成我们操作规则,推动真正有特定需求的这些行业,我刚才想到还有一些包括一家银行过来跟我说,保理保底业务中,信用证业务中银行作为一个表外业务,对于他客户而言是表内的资产的保理保底的业务,这一类资产只要合适我们都可以探讨,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原动力,改规则或者说我们重新嵌入SPV,做一些更具操作性的规则,在这种大环境下问题不是不大。
主持人
郑佳:
通过杜总的阐释能够感受到实际上资产支持票据相应的指引修订工作,也基本上子弹出膛,在飞的过程中,我们有请刘总和段总对于第二个话题创新趋势给我们用一句话进行总结。
刘凡
中债登
债券信息部 主任
嘉宾观点
刘凡:
:段总提的商业银行做ABS动力问题,我们觉得可以看一看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在非标转标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会进一步面临一定压力,商业银行的资本杠杆有限的,虽然能吸收存款,但最后要靠市场利率化今后来调整,应该追求资金效果,而不是资金规模,所以这个动力目前来看大行可能小点,但中小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比大行更迫切。
段兵
中国农业银行
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嘉宾观点
段兵:
银行的全称叫存款性金融机构,实际上就是负债是第一位的,先有负债才有资产,理财实际上是先有资金来源才去配资产的,也就是说理财的资产端一直就在表外,所以与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出表”来证券化是完全不同的。
刘总提出这个问题很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脱媒越来越严重,银行负债来源这一块就会感觉到压力,就会越来越难获得廉价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的生命线就是资金来源。如果银行的资产业务发展没有足够的负债来支持,资产证券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找到非银行的机构投资者,他看上了银行这类资产,希望投资。这种情况下,就会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主持人
郑佳:随着段总和刘总的话题,我感觉今天第二个话题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趋势变化成金融市场改革的创新趋势,话题大了。说到总结说到结束,确实有些不舍,舍不得四位嘉宾,还希望继续探讨,从今天对我的而言,学到很多,也感受到诸位嘉宾对于整个市场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的分析和见解,时间拖延的比较厉害,今天的这场专题讨论结束,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四位嘉宾。


返回上级 赞:0

版权所有2012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0216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