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媒体聚焦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媒体聚焦

[金融时报]失去核心资产控制权之后洛矿偿债能力真的会大幅下降吗

来源:金融时报发布日期:2014-02-13阅读量:137

  近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又添一例。近日,洛矿集团因失洛钼控制权而遭债权人“逼债”事件引发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最新报道显示,2月12日,持有13洛矿PPN001(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债券投资人召开了持有人会议,要求发行人提前回购债券、偿还本息。但是,因发行人和投资人各持己见,该会议现场并未形成任何决议。

  “发行人现场没有松口,接下来要看三天后统计投票的比例能否超过3/4,这个是大概率事件,届时发行人如果还不同意,可能就只得走法律程序了。”一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洛矿集团共有3单公开市场存续债券,包括10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12洛矿MTN1和12洛矿MTN2)和5亿元人民币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3洛矿PPN001)。受此事件影响,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债估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三只债券的收益率已经由年前的最低水平上行了约10-20BP。

  此次洛矿事件还要从1月12日洛阳钼业的一纸公告说起。洛阳钼业在这份公告中确认,洛矿集团不再拥有对其的控制权。而洛矿集团失去这一核心资产控制权是在2013年12月10日至23日,原第二大股东鸿商集团通过其香港全资子公司增持洛阳钼业部分H股股份,鸿商集团累计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6%,已超过了洛矿集团此前35%的持股比例。

  10天之后,13洛矿PPN001的主承销商提出,于2月11日召开12洛矿MTN1、12洛矿MTN2和13洛矿PPN001的持有人会议。此后5天后的1月27日,洛矿集团对市场质疑作出回应:“虽然公司已不拥有洛阳钼业的控制权,合并口径下偿债能力有所减弱,但公司本部自身享有的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净利润未受明显影响,仍具备相应的债券本息偿付能力。”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该事件有两点值得关注。“2013年12月10日至23日的股票交易,直到1月12才发布相关公告,时滞太长,这侧面反映了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仍有待改进。另外,洛矿失去对子公司控制权的行为,是其主动放弃控制权还是被动失去控制权?如果是主动放弃控制权,那么是否应提前召开债权持有人大会,而不是事后通知。”某市场中介机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此次洛矿事件,让不少业内人士想起了2011年7、8月炒得沸沸扬扬的“云南城投”事件,该事件当时引发了一波抛售城投债的浪潮,整个债券市场也动荡不安了一段时间。

  而“云南城投”事件的导火索就是当时云投集团拟转移其核心子公司资产。“电力资产是云投集团最为优良的资产,很多债务是以电力资产作为抵押、或者以电力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将这一块资产剥离出去,直接导致未来云投集团的还债风险上升。”当时业内人士担忧道。

  此次洛矿事件虽不及“云南城投”那么严重,但评级公司也很快调低了该集团的信用评级。1月15日,大公国际发布公告认为,不再拥有洛阳钼业的控制权将影响洛矿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和主体信用评级,将该集团的主体信用等级列入信用评级负面观察名单。

  “失去对洛阳钼业控制权后,洛矿集团旗下将基本不再拥有实体经营业务,经营规模将大幅下降。”中债资信在其发布洛矿集团的跟踪评级报告指出,以2010年至2012年合并报表计,洛阳钼业收入平均占公司同期收入总额的96.23%。其他子公司洛阳白马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等对公司收入及利润贡献极为有限。

  不过,业内对这一事件的观点还是存有分歧。国信证券在最新的研报中就表达了相对乐观的观点。“洛矿集团失去洛钼控股权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洛矿集团的偿债能力,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洛矿集团失去控股权的不利后果更多地体现于财务报表中。”国信证券表示。

  首先,洛矿集团总产值、净利润的降低实际上是会计处理方式的变化,而非企业资产以及业务的实质性剥离。由于洛矿集团不再是洛阳钼业的第一大股东且鸿商产业集团坚持主张控股权,因此洛矿集团仅可按持股比例将洛阳矿业合并至报表,造成了报表中资产、收入、利润规模的缩水。“但是,洛阳钼业的资产规模以及经营状况并不会因本次变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同时,洛阳钼业的持股比例也未改变,因此从实质上看,洛矿集团仍可继续分享洛阳钼业的利润,对其偿债能力并无显著的影响。”国信证券分析称。

  其次,对于洛阳钼业而言,洛矿集团一直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并未持续积极地参与洛阳钼业的管理。与此相对的是,鸿商集团在对洛阳钼业的管理上更为积极,例如其在前期澳大利亚铜金矿的收购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本次股权的变动,仅是鸿商集团的隐性控制权显性化的表现,而洛矿集团的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基于以上分析,国信证券认为,鸿商集团的增持并不会显著影响洛矿集团的偿债能力。实际上,洛矿集团本次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在于洛矿集团在洛阳钼业中的持股比例较低,但是仍可一直将其合并至报表,同时二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洛矿集团较为接近,较易使洛矿集团失去控股地位并最终显著影响洛矿集团的财报数据。

  事实上,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今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讨论。中银基金向本报记者表示,2014年信用债发行人内外部现金流压力预计将会增大,今年信用风险形势与2013年相比更加错综复杂。

  “作出以上判断的原因如下:首先,从宏观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同时,管理层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提升,近期难以出现较强的刺激政策。其次,从流动性来看,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由于美国QE退出等因素,国际市场流动性也将趋紧。资金成本不会回到之前的水平。这将进一步压缩国内企业的利润率,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将会明显上升。”中银基金告诉本报记者称。再次,从行业来看,在调结构的大环境下,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行业将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最后,从供需关系来看,2014年信用债到期量创新高,上半年偿债压力较大;同时,部分债务特别是非标产品的延续可能会遇到困难。

  原文链接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sc/zq/201402/t20140213_4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