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建设
关于中债
评级认证
中债研究
中债服务
估值定价
信用衍生品
其他

热点专题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热点专题

走进马来西亚:政治与经济篇

来源:中债资信发布日期:2015-08-17阅读量:2210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债资信宏观研究团队 出品
政治与社会稳定

马来西亚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国民阵线丰富的执政经验与执政资源有助于其在中短期内保有较为稳固的执政地位,有助于政府政策连续性的保持。而反对党联盟力量的不断上升在未来可能给马来西亚政局的走向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民族方面,“马来人特权”的存在不利于民族与宗教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不利影响。

政局稳定性

国民阵线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资源,短期内依然能够保有比较稳固的执政地位,政策的连续性也得到保障。马来西亚现有40多个政党,分为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和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国民阵线自1973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执政地位,长期的执政经验为国民阵线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并使其掌握着各种国家资源。2013年大选中国民阵线取得222个国会下议院议席中的134个,继续占有多数席位,国民阵线依然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资源来限制反对党的影响力,维护自身执政地位,保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为政府系统地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创造条件。此外,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具有较强的管控能力,这有助于保障政策在各州的实施效果。


人民联盟在国会中力量的上升有可能对马政治走向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民阵线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改变,20082013两届大选中,国民阵线都没有获得超过2/3的席位。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的力量不断增强,甚至在2013年大选中获得了全国过半票数的支持,只因为选区划分而未能获得多数席位。两个政党联盟权力的进一步均衡可能会影响国内政治走向,并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效率。

民族和宗教

“马来人特权”的存在使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可能对马来西亚政治的平稳运行产生一定冲击。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关系在马来西亚具有较强的政治与社会影响。马来西亚全国有32个民族,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马来西亚曾经于1969年爆发了大规模民族冲突,但政府并没有以此为契机解决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反而将“马来人至上”的原则写进了宪法,并且长期推行对于非马来民族的歧视和同化政策。虽然近几届政府基本能够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制定、调整民族政策,弱化民族矛盾,但“马来人特权”的存在使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国内仍然不时出现有碍民族和谐的声音。尽管政府试图从源头上解决民族问题,但任何威胁到马来人特权的尝试都遭到了极大的反对,而且一旦政府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国民阵线在马来人中的支持度下降,进而威胁到其统治地位。


马来西亚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主要属逊尼派,还有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锡克教等。由于特定的民族往往具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故马来西亚的民族问题通常与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马来西亚境内极端宗教势力有所发展,如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圣战组织、伊斯兰团、奥玛乌纳组织等,对马来西亚的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经济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

马来西亚经济较为发达,现阶段经济基础比较稳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4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为326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4美元,经济规模排在世界第28位,人均GDP排在65位,在东盟国家中属于较高水平。

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经济增长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回增长趋势。马来西亚经济实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在过去10年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保持在5%以上。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较为依赖外部经济的表现,出口与GDP的比值超过70%,外部经济状况的迅速恶化会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冲击。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出现了明显下滑,当年经济萎缩1.51%。乐观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在应对危机时展现出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在强劲的国内需求的推动下,其GDP增速在2010年恢复至7.42%2011-2014年的增速分别为5.19%5.64%4.75%6.02%,经济增速重回增长趋势。


虽然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影响马来西亚的长期经济竞争力,但整体而言,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从部门结构看,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多元的产业结构,建筑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零售业均已成为较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不存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某些部门的情况。从需求结构看,投资、消费与出口也将持续为经济增长贡献力量。首先,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有效地抵消了消费税实施和信贷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私人消费仍将保持温和增长;其次,良好的营商环境、私人部门利润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则有助于维持私人部门的投资热情,尤其在能源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非油气部门的投资将得到促进;再次,随着多项经济发展计划的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将继续进行,而政府也有能力维持这些投资;最后,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对马来西亚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制造业的发展使得马来西亚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制造业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将弥补大宗商品出口的下滑,预计经常账户表现会有所好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将有所回升。虽然从生产要素角度看,企业技术能力的落后、研究创新的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将制约马来西亚的长期经济竞争力,但是短期内这些问题不会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负面影响,而且马来西亚政府也在着力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

政府经济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经济政策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为了应对危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先后出台了“新经济模式”、“经济转型计划”、“伊斯干达经济特区发展计划”、“第十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等经济政策,旨在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及透明度,利用政府投资项目引导私人部门在非贸易领域的投资,推动私营经济和创新行业,以达到刺激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提高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确保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整体来看,上述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需求稳步上升,而且私人部门投资的提高有效地分担了政府投资带来的财政压力,使政府有能力继续推进各项发展计划,进而继续推动经济增长。2015522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一项720亿美元的经济振兴计划,将创造150万个涉及核能、电信、基建的高工资水平就业岗位,到2020年马来西亚有望成为发达国家并确立在东南亚国家经济领头羊的地位,人均国民收入将升至15690美元。

财政与债务

马来西亚财政赤字逐渐回归合理水平,政府财政压力有所缓解。全球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政府财政赤字达到较高水平,2009年达到GDP6.7%。但政府较强财政管理能力使财政赤字水平逐渐下降,2014年马来西亚的财政赤字大约为GDP3.5%,较2013年的4%进一步下降。而随着消费税的引入,马来西亚的税基得到拓宽,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寻求稳定且谨慎的财政政策,缩减补贴开支,进而控制财政支出增速,2013年大选后,马来西亚政府先后削减了燃油津贴和政府部门开支,并暂缓一些大型政府工程,上述措施在缩减财政支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财政政策委员会,以推动减赤计划的进行。尽管马来西亚政府依然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但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一压力,并使赤字规模进一步回归合理水平,进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更稳固的基础。


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债务规模持续走高,但其债务比例仍然处于合理区间。持续的财政赤字使马来西亚政府的债务规模在过去几年明显提高,2015年一季度末,政府债务达到5968亿林吉特,与GDP的比值为51%,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为40%。但整体来看,51%的债务比例仍然处于合理区间,并未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目前的债务规模下,马来西亚政府尚无需通过财政紧缩来维持负债率的稳定,这使得政府有能力继续扮演经济推手的角色。另一方面,政府债务规模的提高并未造成外界对马来西亚偿债能力的质疑,马来西亚的资本流动状况保持平稳,汇率也位于合理区间。

银行系统风险

马来西亚银行系统运行平稳,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较高,流动性相对充足。20146月,马来西亚银行系统资本充足率为14.5%,不良资产率为1.8%,拨备覆盖率接近105%银行系统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应对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过去几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信贷规模,加重了家庭债务负担,但在马来西亚央行审慎的监管下,信贷增速有所放缓,而且银行系统较强的盈利能力有助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稳定。此外,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成熟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马来西亚银行系统的稳定性,监管机构的流动性支持以及马来西亚对离岸林吉特存款的限制也有效地保障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